2007年1月31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浙江潮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千里寻子未得见 身无分文家难回
热心检察官帮嫌犯老父讨回工钱
沈利强 许雪卫

  1月24日下午,桐乡市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的检察官姚小丽像往常一样专心致志地翻阅着案卷。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路,“检察官同志,我想见见我儿子。”姚小丽抬头一看,只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佝偻着身子在门外探头朝里边张望,满眼求助的目光。她赶忙放下案卷,把老人请进屋。
  老人叫汪良兵,是安徽桐城人,今年已经75岁了。他有3个儿子,同在桐乡打工。老俩口平时就靠仨儿子寄钱回家维持生计。但是,自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3个儿子突然失去了音讯,也没再寄钱回家,夫妇俩一下子失去了生活来源,陷入了困境。
  和老伴商量后,2006年12月,汪良兵一路靠拾荒,几经周折从桐城来到桐乡。好不容易找到了儿子们打工的地方,却得知他们因涉嫌寻衅滋事被公安机关逮捕了。眼看快过年了,想回安徽老家与老伴团聚,可身无分文。无奈之下,他只好来到桐乡检察院请求办案的检察官让他见见儿子。
  听完汪良兵的讲述,姚小丽想起来前些日子刚刚接手的这起寻衅滋事案。但按照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现在还不能会见亲属。于是她婉转地向老人作了解释。送走汪良兵后,姚小丽的心情一直无法平静,老人孤苦无助的眼神让姚小丽于心不忍,她又翻开了卷宗,看看能否想出什么办法帮老人家度过难关。突然,她想起提审时,三兄弟曾先后提到过案发前曾在本市某村一包工头手下打工,包工头还欠着他们一些工资。如果情况属实,这些工钱也许能帮汪良兵暂时摆脱困境。想到这儿,姚小丽立即联系了三兄弟打工所在村的党支部书记,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并请书记帮忙找到该包工头核实情况。
  第二天上午,村书记打来了电话,称包工头承认工钱还没结清。下午2点,在姚小丽的主持下,包工头和汪良兵老人当面算清了欠他3个儿子的工钱,一共3000多元。3000元现金也不是个小数目,考虑到老人家携带这么多现金不太安全,在征得汪良兵的同意后,决定先给他1000元现金,剩余的钱通过银行汇款至他老家。当汪良兵从姚小丽手中接过这1000元人民币时,眼中噙满了泪花,嘴里不停地念叨:“谢谢政府,谢谢检察官!”